慈濟國際慈善工作秘辛(一)

文章來源 慈濟國際慈善工作秘辛(一) 作者 遇見人生的心境界 piggy0320

2004年底,南亞海嘯發生後,很感恩有機會投入參與當時總指揮中心的運作,接著2005年初啟程前往災後的斯里蘭卡,四個月間,中間回來過一個多星期,在那裡前後待了三個半月,包括在那裡過農曆春節,參與了緊急災難時期的義診、訪視、帳棚區營建、大米發放、永久屋需求訪視評估等工作,直到第一個孩子將在五月出生,四月份的時候交接了階段性工作告一段落。

2013年底,事隔將近十年後,又因為海燕風災,再次參與當時總指揮中心的運作,接著從年底一直到2014年十月,一共四次前往菲律賓災區,每次約十到十四天,第一次是配合急難發放義診團、第二次是配合簡易教室援建團,第三次是配合保和島第二代簡易教室組裝教學團,第四次是配合海燕災區簡易屋組裝教學團。

因此,我一定要先說,在這裡要向全球數百萬慈濟人深深感恩,期間所有交通膳雜費、薪資,都是全球慈濟人和捐款大眾的愛心,沒有你們,我沒有機會、沒有能力持續參與這些工作,這些支持不僅是支持我能投身向前,更為我家庭生活的維持,包括兩個小孩的教養安頓,讓我全無後顧之憂。

真心誠意的說....無.限.的.感.恩

救災大事記,文史資料都很豐富了,就不在這裡贅述,想要分享的"秘辛",是當時過程中,不會留在文史資料裡,但很有趣的生活點滴

這兩次前後相隔近十年的國際賑災經驗,很巧合的都在年底,都正好是 上人行腳全台歲末祝福的當時,因為歲末祝福是年度的大事,無論如何不能沒有 上人主持,因此總指揮中心前面要加"行動"兩個字,真的名符其實的行動總指揮中心,我們小組成員要跟著隨師的車隊走,帶著所有的器材和個人行李,每到一個定點,立刻衝到定點為我們準備的行動總指揮中心據點,立刻開始工作,隨時向 上人彙報災情和救災工作的最新進度。

清楚記得,2004年底南亞大海嘯的時候,那時無線網路遠不如現在普及,也完全無法想像,有一天會誕生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這種產品,可以直接上網,甚至還可以做為WIFI熱點。

然而,在行動總指揮中心,第一時間掌握災情和相關資援,最關鍵重要的,就是通訊與資訊,因此那時重要的任務之一,包括帶著全套的無線網路發射相關器材,前往下一個定點的前兩天,一定要聯絡好有適合做行動總指揮中心的空間(要評估考慮的點有很多)包括電話線和網路線,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架起無線網路訊號發射器。

但是在車隊行進過程中,有時一下子兩三個小時沒有能掌握前線進度,已經心焦如焚了,偏偏有些定點到了才發現,指揮中心設置的地點不恰當要整個搬位置,或者是網路的設定需要調整才可以上線,這下就是一陣兵荒馬亂....,在這個過程中要搶時效掌握訊息,如果一時沒有國際電話線路,....手機撥了國際電話002就出去了,那一兩個月我手機的電話費金額....坦白說,至今對我們家太座還是個秘密,就請讓我繼續保有這個祕密吧.....



到了2013年,海燕風災的時候,整個資訊通訊產品的生態跟十年前截然不同了!!!!每一處都有WIFI,沒有WIFI,隨手拿起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就可以3G上網兼做無線熱點,筆記型電腦變成定點工作台。

更有趣的是,就是因為這次海燕風災的救災工作,突然趕上流行,發現之前一直排斥的即時通訊軟體這麼重要!!(不想幫它打廣告,不過柯市長已經幫它做了很多廣告了....),好多跟我一樣的老骨頭同仁,都是在海燕風災中,開始被迫接受這個軟體,之後難以脫離....(好想回到沒有LXXX的世界啊......)。

不過真的就因為有即時通訊軟體,我們的救災聯繫真的更即時、更經濟的達到效果,不必等每天半夜或第二天凌晨的日誌簡報寄來,總指揮中心跟災區現場,可以透過軟體就把文字、照片甚至聲音影像,都即時讓 上人和台灣現場的同仁,零時差接收到現場的情形!!很多決策與溝通可以更直接、精準。

沒有多久,我又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如果將即時通訊軟體,跟電子地圖資料庫結合起來,突然間,災區的一切就因為這些地理資訊鮮活了起來!!!!我們在台灣的這一端,終於知道遠方的那裡所說的一切指的是哪裡!!!!比如賑災團是如何從宿霧島到了災區萊特島的奧莫克市,過幾天,又是如何經過主要道路,經通加鎮最後挺進了最重災區獨鲁萬市,只要同仁在前線,在即時通訊軟體上打個卡,我們就能在電子地圖資料庫上看到整個救災的動線和地理位置,搞清楚每個地名和定點的相對位置,例如聖嬰廣場和聖嬰教堂是不同的兩個地方,並不是聖嬰教堂前的廣場就叫聖嬰廣場,我們甚至知道住宿的飯店到以工代賑集結點,或者到市政府開會的路線、距離....。

坦白說,一開始只有我在玩這個,還好前線和指揮中心其他夥伴都很包容、配合,不然那時候,不論前線或後方,大家已經忙到不成人形了,還在這個時候拼命追著前線定位....不是找麻煩嗎?.......一直到一件事情,終於看出了這麼做的用處.........。

從11月8日發生風災,11月13日賑災團抵達災區萊特島西部大城奧莫克,11月15日,先遣賑災團隊勇敢挺進,橫越整個萊特島,到達島上最大最主要的城市,也就是當地人幾乎拼命逃離的最重災區獨鲁萬市,這一座當時至少死亡五六千人以上的城市(市長認定的數字是一萬人以上),災後一個星期了,仍然沒水、沒電、所有淤泥垃圾雜物堆積在整個街道、家中,災民無助的坐在斷壁殘垣裡,無語問蒼天,夜夜陷入黑暗後,搶劫、強暴等犯罪事件頻傳,該市的兩千多名警力,回到崗位的只有兩百多位。

 <script src="http://ext.pixnet.tv/user/piggy0320/embed/movie/584009464.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在這一座政府都幾乎要放棄的死城,慈濟人從11月20日開始帶動以工代賑,提供工資帶動災民一起清理道路、家園,希望藉由這樣的過程,帶給災民最直接的支持、最深層,來自內心的希望與力量!!!!

慈濟帶動的以工帶賑,不是動手就打掃這麼簡單,每天早上集合報到登記,一定會有一段時間的愛灑,接著要高呼口號激勵大家的士氣。每天下午四點,環境清理工作告一段落回到定點,也一定會再有一段時間的分享,彼此打氣、彼此相約定以後,發給當天的薪資簽領。每天的以工代賑一律不限人數,因此30天下來,平均每天幾乎一萬位鄉親湧入,最盛的時候,好幾天有三萬人投入以工代賑的規模。

先遣賑災團中幾乎全是華人,就這樣每天在泥濘、惡臭、堆滿街道的垃圾堆中,投入與成千上萬的受災鄉親一起清理的行列......然而,大家畫面上看不到的是,每天傍晚,因為要發每個人五百菲幣的當天薪資,這些慈濟人等於每天要帶著約一千萬菲幣的現金,走進上萬名語言不通、不同種族的當地受災鄉親中,當時災後的治安狀況,是全球所有國際慈善團體心中共同的陰影,隨著天色漸暗,整個獨鲁萬市漸漸一片漆黑,慈濟人仍然安詳、毫無畏懼的在人群中,靜靜的點算、簽名,繼續發出工資。

 <script src="http://ext.pixnet.tv/user/piggy0320/embed/movie/584021599.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當時在總指揮中心團隊的我,每天配合彙整救災日誌,到11月27日那天,看著大家覺得不解,甚至覺得麻煩的電子地圖定點時有點疑惑.....

那天(以工代賑的第八天)晚上的資料顯示,以工代賑人數突然從前一天的1萬5994人,下降到9799人,聯絡以後,前線團隊解釋,是因為那天賑災團結束了安妮柏小學和興華中學這兩個地方的以工代賑集結點,因為這兩個地方附近的環境清理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改到茉莉廣場和薩卡漢中學開始清理工作。

原本工作應該在資料完整以後告一段落了,該讓前線繼續去往前衝了,但我堅持請前線定位、標示出這幾個以工代賑集結點的位置,以及這幾天進度的區域,對照到電子地圖資料庫時,產生了一個很大的疑惑.....

舊的進度在安妮柏小學和興華中學,這些點和進度都在獨鲁萬市的西北沿海郊區,新的進度,從聖嬰廣場到茉莉廣場和薩卡漢中學,是往獨鲁萬市東南邊的沿海延伸......那麼,好大一片的獨鲁萬市區呢?

清楚的記得,11月28日追蹤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是那天晚上十點半了,不論台灣的總指揮中心還是菲律賓的先遣賑災團隊,都已經疲憊的睜不開眼睛(慈濟人都是凌晨開始工作的,九點以後是最普遍的入睡時間),還好當時負責以工代賑的昇航,仍然願意接受我越洋電話的騷擾,他解釋這樣規畫的原因:

一、沿海居住的,都是菲律賓當地最窮、最苦的人,住在沿海禁建範圍內搭起來的違章建築,他們在這次風災中死傷、受損最慘重,也是最沒有能力逃離獨鲁萬市的人,他們也是目前最需要這樣的一份薪資來維持生活,回復家園的。

二、市中心居住的,很高比例是華人,華人在災後,有能力的幾乎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逃難離開災後的獨鲁萬市,如果在市區進行以工代賑,沒有人力出來。

三、所以,綜合以上兩點,賑災團隊決定以工代賑、清理家園的區域先跳過市區,把東南沿海的區域清理完畢以後,再回頭來清運市區的垃圾。

我們要知道,菲律賓的種族、經濟結構,與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有共通之處,就是人口中,少數族群的華人,卻掌控了大部分的經濟商業力量,平時是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但是相對的,國家動亂時,卻是最容易變成攻擊的目標,因此獨鲁萬市的華人逃離獨鲁萬,不只是因為受災,更是擔心自身的安危。

到此時,我們也就明白,為什麼在前面開始以工代賑的這一個星期,有傳言當地的華商覺得慈濟人對菲律賓當地人比較照顧,忽略了華人,還有當地的華商希望,我們能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雇請他們的員工來清理他們自己的店面等想法,原來就是因為賑災團隊因為評估大局以後,把以工代賑清理環境的工作,集中提供給最弱勢的當地菲律賓人,以及他們所生活的區域。

第二天我特別起了個大早,做了一份簡報,裡面有一張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圖。




在簡報的時候,當然是用動畫的方式,一個一個進度區塊的呈現,重點就是把平面的,連日以來看到的文字、照片、影片,整理到地圖上呈現,並且說明了前一天所了解到的訊息,請示以後, 上人開示幾個原則:

一、不論菲律賓人或華人,都受到天災的影響,我們的賑災工作,包括以工代賑、清理家園,原則一直是不分族群的,只要是受災的人,都可以加入以工代賑,只要有需要,就清理他們的家園。

二、商業區是都市的心臟,經濟復甦的重心,應該是優先以工代賑清理環境的重點區域,整個城市的生機才會恢復。

三、帶動獨鲁萬市區還在的華人,一起投入以工代賑,並請他們邀約已經離開獨鲁萬市的華人,回到獨鲁萬,不分種族菲華,共同攜手回復家園,想到當年排華暴動後的印尼,印尼慈濟人不是逃離印尼,是用愛膚慰,用愛回饋印尼那一快土地,才有今日的發展。

當天開始,以工代賑調整動線,一組人力從郊區往市區商業區進行環境清理,當地華商了解到慈濟國際賑災眾生平等的心念與原則,全力投入!萊特到原本幾乎沒有慈濟志工,但是至今才一年半,單是獨鲁萬市,就有數百名包括華裔與菲律賓裔的固定志工群!!!!

寫到這裡,能夠看完的人,也真的是有耐性吧?

為什麼選擇談資訊軟體的使用,這麼冷門無聊的題目分享呢?其實,對大家來說冷門無聊,但對我來說....十幾年來在不管是在國內慈善、國際慈善的工作崗位上,.....不好意思,一直有如著魔般的在思考,資訊系統可以怎麼樣輔助慈濟慈善工作的開展。

最近聽到外界的風風雨雨中提到,慈濟的專案募款支出中,涵蓋工作同仁的薪資,這其實時突然提醒我,.......這麼多年來,不要說投入專案期間,即使不是專案期間,我可以投入在慈濟的慈善工作中,每個月的薪資、保險、出差交通膳雜的費用,無一不是來自全球慈濟人、社會大眾的善念!!!!

我無以回報,僅以多年來工作中的一些小小的心得、經驗,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